請選擇左側欄目分類,查找更快捷
公 司 介 紹
公司現有科研技術人員36人,其中湖北省民間工藝大師2人、文博研究員2人、高級工程師1人、高級技師5人的創新科研核心團隊。
2008年,企業產品被湖北省旅游局評選為“第四屆湖北旅游商品大賽二等獎” ;
2009年,企業產品當選為“湖北十大地方特色禮品”;
2009年12月,企業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首批“湖北省文化產業示范基地”;
2011年,企業當選為“重合同守信譽企業”;
2012年,企業法人項紹清,被湖北省禮品協會授予“湖北省禮品專家”;
2013年,企業被中國國家博物館指定為“青銅器工藝品定點供貨企業”;
2014年,企業法人項紹清,被湖北省委組織部授予“湖北省民間工藝技能傳承大師”全省僅30人獲此殊榮;
2014年,企業被湖北省文化產業評選委員會授予“湖北十大特色文化品牌提名獎”;
2014年,企業產品,榮獲“2014‘靈秀湖北’旅游商品大賽銀獎”;
2014年,企業申報的《中國編鐘文化產業園》項目,入選國家文化部“中國文化產業重點支持項目”;
2015年,在省人社廳的支持下,建立了全國第一個以項紹清命名的“湖北省民間工藝技能傳承大師工作室”;
2015年,企業法人項紹清,當選為“湖北·中國隨州編鐘音樂研究會副會長”;
2015年,青銅編鐘制作及校音技藝,被隨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2015年,企業申報注冊了“曾侯乙”、“編鐘”、“曾侯”、“曾侯鐘磬”等國家商標。
2015年,企業研發的編鐘“一鐘雙音”校音技藝,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國家專利”;
2015年,企業榮獲了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的認證。質量管理體系符合GB/T19001-2008idtISO9001:2008標準;
2016年,青銅編鐘制作及校音技藝,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2016年,企業青銅編鐘產品作為國禮,隨《編鐘樂舞》國樂團出訪澳大利亞;
2016年,企業,被國家工信部認定為:國家《編鐘》樂器行業標準制定單位;
2016年,企業正式掛牌為:“武漢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教學科研基地”;
2016年,企業正式掛牌為:“武漢大學文化遺產保護與科技考古研究中心、隨州市曾侯乙編鐘編磬文化有限公司共建青銅樂器復仿制實驗室”;
2017年,企業被中國樂器行業協會授予會員單位;
2017年,企業正式在武漢股權托管交易中心掛牌為新四板科技企業,股權代號:S00992;
2017年,企業聯合湖南衛視《新聞當事人欄目》,拍攝《編鐘復制》專題片;
2018年5月,企業與大連之聲文化產業集團,在世紀留聲·大連世紀音樂文化博物館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2018年,恰逢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暨曾侯乙編鐘出土40周年。湖北省委宣傳部邀請企業攜復仿制65件青銅編鐘赴深圳,出席第十四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并舉辦專場編鐘音樂會?!爸v好中國故事、奏響中國聲音,增強文化自信”展演期間共吸引海內游客6萬多人次前來欣賞交流;
2018年,企業攜曾侯乙編鐘、編磬復仿制件赴上海參加“2018中國(上海)國際樂器展覽會”,并聯合揚州古琴協會舉辦《鐘琴一見》專場音樂會。吸引海內外參展游客16萬人次;
2018年,企業聯合湖南衛視《平民英雄》欄目組拍攝編鐘工藝大師項紹清專題片,講述中國好人好事。被《中國文明網》首頁刊登;
2018年,企業聯合上海別克汽車公司、國家地理雜志舉辦了“寰行中國2018別克·中國文化之旅”活動,并與《意外藝術》欄目組做了一期《編鐘》紀錄片;
2019年,企業攜曾侯乙編鐘、編磬、建鼓、古瑟等“八音樂器”,赴廈門參加“2019年廈門(國際)音樂季”,并與吉他合奏舉辦“中西合璧、古今和鳴”專場音樂會,吸引海內外游客20萬人次;
2019年,企業攜曾侯乙編鐘、編磬、古瑟復仿制件,赴上海參加“2019年中國(上海)國際樂器展覽會”,并舉辦“琴有獨鐘、琴瑟和鳴”專場音樂會,吸引海內外游客18萬人次;
2019年10月,中央四套《國寶·發現》欄目播出《解密曾侯乙·黃鐘大呂》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項紹清,青銅編鐘制作技藝專訪片;
2019年10月,中南民族大學為企業頒授“中南民族大學文旅產品創意實習實訓基地”牌匾;
2020年3月,企業被中國鑄造行業協會授予會員單位;
2020年4月,企業贊助出品:抗疫歌曲《一絲一縷》,在全國主要媒體宣傳播出;
2020年8月,企業受邀參展第四屆中國(上海)鑄造節,發布游客用編鐘演奏《茉莉花》抖音視頻,播放量高達64萬人次;
2020年9月,企業編鐘非遺產品代表隨州工匠技藝,參加由湖北省人民政府主辦的“湖北省第二屆湖北工匠表彰暨技能強省建設推進會”;
2020年10月, 企業制作4件復(仿)制曾侯乙青銅編鐘,遠銷臺灣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通過專家組驗收,將陳列于館內“中國科學與技術展廳”并對外展出;
2020年12月,企業制作的非遺編鐘產品代表湖北荊楚工匠技藝,參加由國家人社部在廣州舉辦,以“新時代、新技能、新夢想”為主題的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并受到國家人社部領導的贊揚;
2020年12月,企業被市文旅局命名為“隨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示范基地”;
2020年12月,“項紹清技能大師工作室”被中共隨州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評選為“省級優秀人才創新平臺”;
2021年6月,青銅器制作技藝(青銅編鐘制作技藝),被國務院授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2021年6月,企業制作的非遺編鐘藝術品,參加由國家文化和旅游部、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的“百年百藝·薪火相傳”中國傳統工藝邀請展,受到國家文旅部領導的贊揚;
2021年9月,國家文化和旅游部認定隨州曾侯乙編鐘編磬文化有限公司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青銅器制作技藝(青銅編鐘制作技藝)”保護單位;
2021年9月,湖北經濟廣播電臺播出:《湖北非遺聲音館》國家級非遺項目青銅編鐘制作技藝聲音記錄片;2021年10月,中央廣播電臺播出:《非遺第N年第二季》湖北省國家級非遺文化遺產“青銅編鐘制作技藝”聲音記錄片;
2021年11月,國家文化和旅游部遴選“青銅編鐘制作技藝”為十佳國家級非遺項目,參展首屆中國(武漢)文化旅游博覽會;
2022年1月,“隨州青銅編鐘制作技藝入選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被寫入《2022年隨州市政府工作報告》;
2022年1月,湖北衛視聯合企業,共同打造春晚特別節目《梨園春:京劇“曾侯乙”》;
2022 年4月,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廳長李述文,參觀企業青銅編鐘非遺制作技藝及文創產品開發,對非遺傳承人項紹清的工匠精神給予高度贊譽!指示:青銅編鐘制作技藝實現了金屬造型藝術和音樂表現藝術的完美結合,要深入交流精進技藝,傳承發揚好文化遺產,弘揚中國禮樂文化;
2022年6月,企業“青銅編鐘制作技藝”作為國家級非遺項目,受邀參展2022年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湖北主會場展示活動;
2022年6月,企業“青銅編鐘制作技藝”作為國家級非遺項目,受邀參加“襄十隨神·文旅走親”城市群民間文藝展演神農架活動;
2022年6月,《學習強國》刊登:《湖北非遺聲音館 | 青銅編鐘大師項紹清:擇一事,“鐘”一生》的報道;
2022年6月,企業制作的非遺青銅編鐘樂器,登上《中央電視臺10套(科技頻道):考古公開課——20220619大樂編鐘》;
2022年6月,青銅編鐘非遺保護單位撰寫《享譽世界的隨州青銅編鐘》文章發表于湖北省優秀期刊,湖北省檔案館主辦的《檔案記憶》2022年第6期(總第362期)非遺故事專題;
2022年8月,企業法人項紹清,參加“沿著長江讀懂中國——湖北千里長江行”宣傳推廣活動;
2022年8月,企業“青銅編鐘制作技藝”作為國家級非遺項目,受邀參加由江蘇省委宣傳部、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蘇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金色之光——2022年長江流域非遺金屬工藝主題展”;
2022年9月,企業“青銅編鐘制作技藝”作為國家級非遺項目,受邀參加湖北衛視特別節目《荊楚有好物》曾都專場;
2022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青銅編鐘制作技藝”應隨州市文化和旅游局邀請,參展《隨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暨文化旅游創意產品展示展演活動》;
2022年11月17日,《學習強國》刊登:《湖北隨州:非遺煥“新生”經典永流傳》的報道;
2022年11月28日,《人民日報》第8版文藝刊登:《曾侯乙編鐘的文創旅行(解碼·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的報道。
2023年1月4日,隨州市曾都區人大常委會領導一行蒞臨隨州市曾侯乙編鐘編磬文化有限公司,親切慰問“青銅編鐘制作技藝”非遺傳承人項紹清。
2023年2月5日,“鐘鳴楚天元宵夜——沉浸式燈會游園”活動在湖北省博物館開展,企業應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邀請,攜非遺傳承人項紹清制作的26件(套)青銅編鐘及青銅文創產品參加此次活動。
企業生產的各類青銅禮樂產品,代表湖北地方文化特色,連續參加了2006年、2008年、2010年、2012年、2018年深圳國際文博會,2014年華中旅游博會,2014、2015、2016年義烏國際旅游商品博覽會,2018、2019年上海國際樂器展,2019年廈門國際音樂季,2020年上海國際鑄造展,2020年廣州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2021年鄂湘贛皖非物質文化遺產聯展,2021年“百年百藝·薪火相傳”中國傳統工藝邀請展,2021年首屆中國(武漢)文化旅游博覽會,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湖北主會場展示活動。
企業相關證件,僅供參考